1. 知識產權法博士就業
就業前景廣闊,可到食品加工企業、國家機關、大專院校、科研院所、海關、商檢、衛生防疫、環境保護、知識產權保護等部門從事科研、教學及管理,或者到全國各級食品衛生監督部門、食品企業的產品策劃和設計、管理部門、食品企業的安全質量控制和管理部門、社區的營養與食品安全服務部門。
2. 知識產權法博士就業怎么樣
(1)知識產權工作是有前途的,未來知識產權一定會很重要,但目前各個大學開辦的知識產權專業,是不太有前途的,找工作不太好找。原因是,任何行業都有前途,就算是造廁所,收垃圾,都有大批富翁或者博士碩士在搞科研,所以知識產權肯定有前途,但也有很多從事知識產權行業的人很窮,屬于低層,而且與很多行業一樣,處于底層的才是大多數。
國內各個高校的知識產權專業,大部分是放在法學院的,這也就意味著,實際上培養出來的學位是文科學位,而不是理工科學位。但是文科學位,直接搞個法律專業會比較直接,去法院,當律師,公司做法務,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墒?,知識產權這個專業方向非常尷尬,雖然很超前,但是現實還沒有形成就業規模。舉個簡單的例子,100個產值在1億的企業,99%都沒有設置知識產權崗位,但是法務部門多半都有,那么,招聘的市場吧,會直接招聘法學專業,還是知識產權專業呢。企業的要求,是雜,但知識產權專業太專,因此,初學者的競爭力不強。
什么是知識產權?專利、商標、著作權、商業秘密。商標、著作權的管理,對于大部分企業來說管理非常簡單(當然,對于音樂公司、電影公司,著作權很復雜),但是專利權,很復雜,從專利檢索、專利申請、專利挖掘到專利運用、專利許可和訴訟,都很復雜,但專利代理人這種職位必須是理工科專業畢業,這也就是文科學位的知識產權專業畢業的大學畢業生,一開始就被騙了。如果不能從事專利代理人的方向,只能從事商標、著作權和商業秘密的話,法學專業更合適,沒必要進入知識產權專業。
從事知識產權專業,最佳的求學途徑是,本科讀理工科專業,碩士考入知識產權學院,比如華南理工大學有這樣的學位?;蛘呤谴T士考入法學院就行,用不著非得進入知識產權學院。學校里面的知識產權學院,能有什么高人???知識產權是實踐學科,看書是看不出水平的,做事才能鍛煉出水平。
(2)大城市重視知識產權,小城市沒有人關注知識產權,這個判斷基本是非常正確的。更正一下更好,應該是大企業更重視知識產權,小企業對于知識產權不太重視。有些小城市有大企業,也會重視知識產權。多大的企業叫做大?根據我的經驗,年銷售額在50億的企業,也只有一半的企業比較重視知識產權。但是,年銷售額在1億元的企業,就已經開始重視法律問題了。當然,法律專業畢業生也實在是太多,所以法律專業競爭也太激烈。
(3)知識產權考研難嗎?難度與其他專業一樣,與法學專業差不多。開設知識產權碩士專業的學校很少,考的人也很少,所以難度應該不會太大。
綜上所述吧,不知道樓主是什么背景?樓主如果是今年高中畢業考上了知識產權本科專業,那就不太妙,建議你提早準備第二專業,讀一個理工科專業,做知識產權工作,一定要有個理工科專業,才能從事專利方面的工作考取專利代理人資格。否則,你必須有非常好的學術背景、法學學術背景、成績非常好,才能有機會去一些大公司從事知識產權工作。
專利、商標、著作權、商業秘密,四大知識產權。畢業后,職業剛開始的時候,你是沒得選擇的,只能是找到了什么公司,就從事什么職位,自己是無能為力的。所以,不僅僅是知識產權,普通的民商法、合同法、公司法、勞動法、交通法、婚姻法,懂更多普通律師業務是比較好的,就業面比較廣。之后,起碼兩三年,熟悉了社會規則,才能去考慮專業從事某個方向,例如知識產權。
3. 知識產權法 博士
法學院現有教職工60余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17人、講師16人。其中,1人擔任中國法學會副會長、1人擔任教育部高校法學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3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計劃”。學院教師隊伍學緣結構合理,85%以上擁有博士學位,半數以上擁有海外留學經歷或在海外高水平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學院還聘請了包括羅豪才、郭道暉、李步云、江必新、吳志攀等在內的一大批著名法學家擔任學術顧問或兼職教授。當前有在校本科生630余人、在校研究生(含在職法律碩士生)760余人。 漆多?。褐洕▽W專家、中國經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江必新: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二級大法官、第二屆全國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學家;
謝暉:著名法學家、中國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國際法哲學—社會哲學學會理事;
胡旭晟:中國致公黨湖南省委員會主委、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院長;
陳云良:中國法學會經濟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模糊法學”理論提出者,中南大學法學院院長;2014年度湖南最具影響力法治人物。
鄧聯繁:憲法學與行政法學知名青年學者、吉首市市委常委、副市長;
蔣建湘:中南大學校長助理、前法學院院長;
蔣言斌:英國邦戈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知識產權法、外國民商法、羅馬法學者;
李國海:知名民商經濟法學者;
劉繼虎:中國法學會財稅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財稅法、經濟法學者,中南大學法學院副院長;
劉益燈:荷蘭萊頓大學法學院國際貿易法博士后,中南大學法學院副院長;
顏運秋:中國公益訴訟理論之父、中國法學會經濟法學研究會理事、中國法學會仲裁法學研究會理事;
楊開湘:奧地利維也納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法學院高級訪問學者,洪堡學者(2009),美國富布萊特基金國際訪問學者(2010)。中國歐洲學會歐洲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刑法、刑事訴訟法、刑偵與司法鑒定及司法與人權領域知名學者;
余衛明:知名民商法、信托法、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學者,中南大學民商法學科學術帶頭人、湖南省社會法學會會長;
張善燚:中南大學法學院訴訟法學研究所所長,兼任湖南省訴訟法學會副會長、湖南省金融法學會常務理事、湖南崇民律師事務所高級律師,省內相關法院專家咨詢委員。主要從事刑事訴訟、司法制度與倫理的教學與研究;
張軍建:中國法學會銀行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信托法、日本反壟斷法領域知名學者,曾執教日本長崎縣立大學、早稻田大學、千葉經濟大學十余年;
胡平仁:原湘潭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法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湖南省法學研究基地副主任,湘潭大學訴訟法學專業法律文化方向博士,中國法學會比較法研究會理事,湖南省法理學研究會會長,湖南省社會學學會常務理事,湖南省省情專家;
敖雙紅:任中南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憲法與行政法研究所所長,兼任湖南法理學會副會長,主要從事憲法與行政法的教學與研究;
何煉紅:中南大學知識產權研究院執行院長,兼任中國法學會知識產權法研究會理事、中國高校知識產權研究會理事、西南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入選教育部2010年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獲2011年中南大學人文社科杰出青年人才專項資助。主要從事知識產權法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馬躍如:現任中南大學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生導師、民商法學專業碩士生導師,兼任湖南省教育學會教育科學規劃與管理專業委員會理事、湖南省人才研究會常務理事、國家職業技能鑒定人力資源管理師高級考評員,一和堂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管理高級咨詢師、高級培訓師”;
王飛躍:中南大學出版社社長。主要研究領域為刑事處罰及其規范化、侵犯財產罪;
周剛志:中國財稅法教育研究會理事,中國法學會財稅法研究會理事。
教授 敖雙紅陳云良何煉紅胡平仁江必新蔣建湘蔣言斌李國海劉繼虎劉益燈馬躍如漆多俊唐東楚王飛躍謝暉許中緣顏運秋楊開湘余衛明張軍建張善焱周剛志 副教授 陳文曲黃先雄李沫梁小尹劉冬梅劉剛劉強羅樹志毛俊響潘紀樂邵華王紅霞王歷伍浩鵬楊清望易玲張海燕張紀寒 講師 鄧婷婷樊長春龔博賀東山黃凱金大寶瞿昊暉李紀兵李娜李婷李瑋萍劉志云王進文徐靖楊學東余湛詹紅星張寶張歆 中南大學法學院憲法與行政法所現有教學科研人員7人,教師結構合理,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講師2人,其中6人擁有博士學位(在讀博士1人),博士研究生導師3人,碩士研究生導師6人。憲法與行政法所教師4人有出國訪學經歷,現任所長敖雙紅教授。
研究領域
憲法與行政法所現有行政規制研究中心與中南大學預防腐敗法制研究中心,湖南省政府服務與法治研究中心、中國行為法學會中南研究基地和湖南省預防腐敗研究基地也掛靠在此。研究范圍包括人權、預防腐敗、公共服務、行政規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法治國家,特別是法治中國、財政憲法以及公共行政民營化等方面比較突出。開設有憲法、人權法、外國憲法、行政法、行政訴訟法、國家賠償法、公務員法等課程,為法治湖南以及的卓越法律專門人才提供了很好的智力資源。
科研業績
先后主持國家社科基金5項(其中國家社科重大項目1項),周剛志教授還獲得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4項,湖南省社科基金9項(其中省社科重大招標項目1項),中國法學會課題2項,其他課題20余項,參與國家級、省部級、地方委托課題近30項。先后在、、、、、等法學類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300余篇,出版專著、教材40余部。在服務地方法治建設方面,憲法與行政法研究所教師參與了長沙市地方立法、及其配套辦法、等的起草,為法治湖南的研究和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江必新教授入選第二屆“十大杰出青年法學家”,敖雙紅教授入選湖南省學科帶頭人。
教學成果
教師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效果很好,先后有教師被評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師、中南大學本科教學質量優秀獎和中南大學研究生教學質量優秀獎。主持湖南省教育規劃項目4項,主持中南大學校級教改項目多項,校級精品課程2門,發表教改論文10余篇,指導學生參加第十屆全國大學生挑戰杯一等獎等。
研究人員:江必新、敖雙紅、周剛志、黃先雄、李沫、徐靖、李瑋萍。 中南大學法學院刑法研究所現有教學人員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均系法學博士,其中3人有國外一年以上留學經歷,研究生導師5人。本所專業教學和研究人員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經常受邀參與司法實務部門刑事疑難案例專家論證和各級地方立法工作,注重對學生刑法學專業基礎、科研學術能力及專業應用能力的培養,已畢業碩士研究生120余人,其中有10余人考取博士研究生,現任所長為羅樹志副教授。
研究領域
研究范圍包括中國刑法、外國刑法、國際刑法、犯罪學等方向,在刑罰理論、罪數理論、侵犯財產罪、有組織犯罪、危害結果、社會危害性理論等領域取得了較突出的研究成果。開設有刑法學、犯罪學(雙語)、國際刑法學(雙語)、刑法學總論、刑法學分論、犯罪論專題、刑罰論專題、犯罪學專題、刑法學專題、國際刑法學專題、刑事疑難案例、刑法各論專題等課程。
科研業績
先后主持湖南省社科基金6項、湖南省教育廳科研項目1項、校級科研項目4項、院級教改項目3項、跨境科研合作項目1項,參與國家級、省部級、地方委托課題10余項,先后在《Consumer Law Journal》、、、、《政治與法律》、《中國刑事法雜志》等國內外法學類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出版專著、教材10余部,其中有多篇學術論文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刑事法學》全文轉載。
教學成果
所有教師有超過10年的教齡,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效果顯著,多次獲中南大學本科教學質量優秀獎、中南大學研究生教學質量優秀獎等,主持中南大學校級教改項目2項,院級精品課程1門,發表教改論文數篇。
教學研究人員
王飛躍、羅樹志、劉剛、詹紅星、張紀寒。 中南大學法學院民商法研究所現有教學人員1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人、講師4人。教師中6人擁有博士學位,其中在國外取得博士學位2人,5人有國外一年以上留學經歷。博士研究生導師3人,碩士研究生導師8人。中南大學升華學者特聘教授1人、湖南省百人計劃1人?,F任所長為余衛明教授。
研究領域
研究范圍包括民商法基本理論、物權法、合同法、侵權法、公司法、信托法、勞動與社會保障法等方向。在民法基礎理論、公司法、勞動社會保障法、信托法等領域取得了較突出的研究成果。開設有民法總論、民法分論、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婚姻家庭法、繼承法、商法、公司法、社會保障法、信托法等課程。
科研業績
先后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4項,“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規劃項目1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4項,教育部后期資助重點項目1項、湖南省社科基金7項,中國法學會課題3項,其他課題10余項,參與國家級、省部級、地方委托課題20余項。先后在《中國法學》、《現代法學》、《法學家》、《政法論壇》、《比較法研究》、《法學評論》、《法商研究》、《法治與社會發展》等法學類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20余篇,出版專著、教材20余部,其中有40余篇學術論文被以及《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教育部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民商法學》、《經濟法學 勞動法學》等全文轉載或轉摘。先后兩次獲得湖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部分資助。
教學成果
多位教師有超過10年的教齡,教學效果顯著。先后有教師獲得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級教改成果二等獎、湖南省本科教學質量二等獎、中南大學高等教育教改成果一等獎、中南大學本科教學質量優秀獎、中南大學研究生教學質量優秀獎等。主持湖南省教育規劃項目2項,主持中南大學校級教改項目多項,校級精品課程2門,發表教改論文10余篇。
教學研究人員
蔣建湘、馬躍如、許中緣、張軍建、余衛明、潘紀樂、劉冬梅、龔博、賀東山、余湛、張歆。 中南大學法學院經濟法所現有教學科研人員7人,其中教授4人,講師3人,其中6人擁有博士學位,4人具有博士后研究經歷,博士研究生導師4人,碩士研究生導師6人。經濟法研究所教師國際化程度較高,其中5人有英國、美國、日本等出國訪學經歷?,F任所長李國海教授。
研究領域
研究范圍涵蓋經濟法基礎理論、金融法、競爭法、環境資源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財政稅收法、醫療衛生法、通訊傳播法、企業公司法、公益訴訟等領域。2000年獲經濟法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2000年開始招收經濟法方向(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生。創立以“市場三缺陷—國家調節三方式—經濟法體系三構成”為軸心的“國家調節說”,成為經濟法學主流理論。提出“轉軌經濟法學”理論,旨在解決經濟法學研究脫離中國現實的突出問題。除了經濟法基礎理論研究已形成國內領先優勢外,經濟法學三個分支(市場規制法、國家投資經營法、宏觀調控法)也都具有鮮明特色,形成了國內少有的學科結構全面、均衡發展的經濟法學術團隊。出版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經濟法學》,主編CSSCI集刊《經濟法論叢》。在研究經濟法模糊性的基礎上,將模糊數學應用于法理學,提出的“模糊法學”理論在國內產生較大影響。
科研業績
先后主持國際社科基金重點項目1項,一般項目3項,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項目1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2項,湖南省社科基金8項,司法部課題2項,其他課題20余項,參與國家級、省部級、地方委托課題30余項。先后在《中國社會科學》、《中國法學》、《法商研究》、《法律科學》、《法學評論》等法學類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被人大復印資料等全文轉載20余篇,出版專著、教材10余部。顏運秋教授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計劃”,陳云良教授為湖南省社會科學優秀人才“百人工程”學者,曾獲第七屆“湖南十大杰出青年”提名獎、湖南省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
教學成果
開設有經濟法、金融法、銀行法、競爭法、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等本科課程。先后有教師被評為湖南省青年教師教學能手、中南大學本科教學質量優秀獎、中南大學研究生教學質量優秀獎。主持湖南省教育規劃項目1項,主持中南大學校級教改項目多項,校級精品課程2門,發表教改論文10余篇。
研究人員
陳云良、劉繼虎、李國海、顏運秋、李紀兵、王紅霞、張寶。 中南大學法學院訴訟法所現有教學科研人員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講師1人,其中6人擁有博士學位,碩士研究生導師7人。訴訟法研究所教師國際化程度較高,其中6人有出國訪學經歷?,F任所長張善燚教授。
研究領域
研究范圍包括刑事訴訟理論和實踐問題、民事訴訟理論和實踐問題、比較司法制度、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仲裁理論和實踐問題、律師法理論和實踐問題。在刑事訴訟人權保護尤其是隱私權保護領域、律師權利和被告人權利保護領域、刑事被害人與人權保護領域、民事訴訟倫理領域、民事訴訟的商談倫理領域、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研究等領域有深入研究。堅持科研反哺教學的原則,開設有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證據法、仲裁法(雙語)、刑事偵查學(雙語)、律師與公證制度、刑事疑難案例研究、民事疑難案例研究、診所法律教育等課程,為培育具有寬闊視野的卓越法律專門人才提供了很好的智力資源。
科研業績
先后主持國際社科基金2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2項,湖南省社科基金7項,中國法學會課題1項,其他課題10余項,參與國家級、省部級、地方委托課題十多項。先后在《哲學研究》、《法學評論》、《政治與法律》等法學類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出版專著、教材10余部。先后兩次獲得湖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部分資助。
教學成果
7位教師都有超過10年的教齡,其中兩位教授更是20年以上,教學效果顯著,先后有教師獲得中南大學本科教學質量優秀獎、中南大學研究生教學質量優秀獎。主持湖南省教育規劃項目2項,湖南省教改課題2項,主持中南大學校級教改項目多項,校級精品課程2門,發表教改論文10余篇,有1篇教改論文獲2009年湖南省教研論文二等獎,作為主要成員參與的教學成果獲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級教改成果二等獎、中南大學高等教育教改成果一等獎。
研究人員
張善燚、楊開湘、唐東楚、伍浩鵬、樊長春、陳文曲、邵華。 中南大學法學院國際法所現有教學科研人員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講師2人,其中6人擁有博士學位,博士研究生導師1人,碩士研究生導師5人。國際法研究所教師國際化程度較高,其中2人在境外(法國和香港)取得博士學位,4人有出國訪學經歷?,F任所長張海燕副教授。
研究領域
研究范圍包括國際投資法、國際貿易法、國際知識產權法、電子商務法、國際金融法、WTO法、國際人權法、國際條約法和國際環境法(非物質遺產保護)。在電子商務消費者法律保護及國際私法問題、遺傳資源法律保護、國際投資法律問題、國際人權保護、文化遺產流通的法律保護等流域有專門研究。堅持科研反哺教學的原則,開設有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WTO雙語、國際投資法、國際貿易法(雙語)、國際商法、國際條約法、國際人權法、國際金融法、沖突法、國際法基礎理論等課程,為培育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卓越法律專門人才提供了很好的智力資源。
科研業績
先后主持國際社科基金3項,“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規劃項目1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2項,湖南省社科基金7項,中國法學會課題1項,其他課題10余項,參與國家級、省部級、地方委托課題近20項。先后在《中國法學》、《法學評論》、《政治與法律》等法學類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出版專著、教材10余部。先后兩次獲得湖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部分資助。劉益燈教授被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計劃”,獲得湖南省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填補了中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省部級一等獎的空白。
教學成果
多位教師有超過10年的教齡,教學效果顯著,先后有教師被評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師、中南大學本科教學質量優秀獎、中南大學研究生教學質量優秀獎。主持湖南省教育規劃項目3項,主持中南大學校級教改項目多項,校級精品課程2門,發表教改論文10余篇,有1篇教改論文獲2007年湖南省教研論文二等獎,作為主要成員參與的教學成果獲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級教改成果二等獎、中南大學高等教育教改成果一等獎。指導學生參加第九屆“杰賽普”國際法模擬法庭辯論賽,獲二等獎。
研究人員
劉益燈、梁小尹、張海燕、毛俊響、王歷、楊學東、 鄧婷婷 中南大學法學院理論法學研究所包括兩個二級學科:法學理論和法律史學?,F有教學科研人員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人,講師2人,全都擁有博士學位;博士研究生導師2人,碩士研究生導師5人。本所專職成員不多,但非常精干,年齡、職稱、學歷、學位和學緣結構頗為合理,學術水平高、綜合實力強。其中中國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1人(謝暉教授)、湖南省法學理論研究會會長1人(胡平仁教授)。首任及現任所長為胡平仁教授。
本研究所成員在法哲學和部門法哲學、法社會學基本理論、民間法研究等方面處于全國先進行列。其研究成果突出,共出版學術專著、譯著近40部,主編教材7部,在《法學研究》、《中國法學》、《法律科學》、《法制與社會發展》等核心期刊發表科研論文200余篇,教研教改論文6篇。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省部級社科基金項目8項。該所教師大多課堂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效果良好,尤其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培養了一大批德、才、學、識都非常突出的中青年博士、碩士人才,其中不少人先后獲得省級優秀碩士、博士學位論文榮譽,并已成為國內有關方面的科研教學骨干或新秀。
本學科已形成穩定而富有特色的三個研究方向,其特色和發展前景表現在:
1.法哲學。本方向在研究內容上,主要分為三大塊:法哲學原理(胡平仁教授)、法律方法論(謝暉教授)和部門法哲學(胡平仁教授、楊清望副教授)。在法哲學原理方面,以法的本體理論為核心,輻射法的價值和方法的研究。在法律方法論方面,以司法實踐為對象,以法律論證為龍頭,涵蓋法律解釋和法律推理的研究。在部門法哲學方面,致力于公法哲學、私法哲學和社會法哲學的研究。其前景表現在,適應法哲學部門法化和部門法學法哲學化這一當今國內外法學界的新趨向,在重新審視我國法哲學原理的基礎上,開辟多個新的研究領域,提出新的觀點或理論,推進法哲學原理研究的深入,以克服法哲學過于空洞、部門法學理論不足的弊端,力圖在法學理論體系創新方面獲得開創性和領先性成果,并為我國部門法哲學的成長作出應有的貢獻。在研究方法上,注重經驗與邏輯以及各具體方法的綜合和交叉。在研究視野上,著眼當代法的理論,結合中西、古今的法理論學說,以改變法哲學研究視野的局限。
2.法社會學。本研究方向旨在將社會學的整體性和經驗性方法用于法學研究,并用法學思維來解釋社會現象。主要集中在如下兩個子方向:一是基本理論。這部分著重研究法社會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論問題,包括法社會學思維方式、法律運行、法律實效、法律職業、法律意識和法律接受等。胡平仁教授多年來致力于這個方面的研究,其眾多研究成果和譯文譯著大大地深化了國內外相關領域的研究,在學界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二是民間法研究,即從法律多元角度研究國內外民間習慣法和制定法在國家法治建設中使命、功能、地位、機制及其他相關問題。謝暉教授長期以來倡導并致力于這方面的研究,不僅在全國具有引領作用,而且初步產生了國際性影響。本研究方向在研究方法上,注重經驗與邏輯以及各具體方法的綜合和交叉,通過對兩個子方向的深入研究,力圖都能有所突破,并在法社會學思維方式和民間法文化的法社會學透視方面獲得開創性和領先性成果,為我國法社會學走向成熟和法治建設作出自己的貢獻。
3.法律文化與比較法學。本研究方向立足于中外法制史和法律思想史,主要著眼于法律文化的理論探索與比較研究。金大寶博士、王進文博士等以法治理論和法律文化為視角,著力于東西方法律傳統和法治實踐的比較研究。在法律文化(尤其是訴訟藝術)、比較法的基本理論、亞太地區法律傳統比較研究方面都有所建樹,推出一批高質量學術論著。 湖南省知識產權研究院、中南大學知識產權研究院成立于2011年4月26日,座落在湘江之濱、麓山之南的中南大學南校區,是中南大學直屬的科研機構和研究生培養單位,也是中南大學和湖南省知識產權局合作共建的知識產權研究、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基地。2012年1月,知識產權研究院被確定為中南大學“十二五”人文社科研究首批重點培育基地;2012年2月,依托法學一級學科博士點,知識產權研究院自主設置了知識產權法二級學科博士點,開始獨立招收知識產權法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2012年5月,知識產權研究院獲批“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12年11月,知識產權研究院被評為全國知識產權系統知識產權人才工作先進集體;2013年6月,知識產權研究院進入全國專利保護重點聯系機制單位。
知識產權研究院以法學和管理學為基點,高效整合了湖南省知識產權局、中南大學科學研究部、法學院、商學院、公共管理學院、湘雅醫院醫藥信息系等單位的智力資源,現擁有一支業務精湛、水平高超、知識能力結構合理的科研隊伍,共有研究人員29人。其中教授(研究員)12人,副教授(副研究員)12人,有18人具有博士學位。其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國家知識產權局首批全國知識產權領軍人才2人,國家知識產權專家庫首批專家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國家知識產權局百名高層次知識產權人才培養人選1人,全國專利信息師資人才1人,湖南省“121工程”人才1人,隊伍建設成效顯著。研究人員共承擔省部級以上的科研課題70余項;在《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等重要期刊發表知識產權專業學術論文150余篇。研究團隊在服務地方法制建設方面也卓有成效,承擔了《湖南省專利條例》等地方性立法的立法研究項目,推進湖南省在全國率先啟動了專利糾紛行政調解協議司法確認試點工作,為知識產權領域訴訟與非訴訟對接工作的制度創新進行了積極探索。
在致力于知識產權教學、科研與社會服務的同時,知識產權研究院還積極弘揚知識產權文化,致力推進知識產權素質教育。2011年4月,發起成立了湖南省首家高校知識產權保護志愿者聯盟。2013年4月,這一組織已發展成為湖南省知識產權保護志愿者聯盟,吸納了政府機關、高校、企事業單位和中介機構在內的知識產權工作者,成為了湖南省最具廣泛代表性的知識產權志愿者團體,為推進“尊重知識、崇尚創新、誠信守法”的知識產權文化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秉承優良的科研傳統、立足于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訴求、著眼于未來發展的制高點,中南大學知識產權研究院正以矯健的姿態——揚帆奮進、闊步前行。 湖南服務型政府與法治研究中心
中國行為法學會中南研究基地
醫療衛生法研究中心
行政規制研究中心
4. 知識產權專業博士
特別難。
但是出路比較好。
1、法律顧問
法律顧問是我國目前法學專業畢業人數最為集中的一個行業,也是未來發展具有很大的前景的行業,目前主要服務于企業的法律事務部、法律咨詢部以及知識產權部等,還有一部分供職于政府法律咨詢部門。
2、律師
師這個行業現在比較熱門的,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其就業崗位是越來越多,有良好的發展前景,所以一直是年輕的畢業生們的理想選擇,且作為社會公認的高收入階層,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5. 知識產權博士就業前景
目前知識產權專業博士點主要分為法學博士點和管理學博士點。
1、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知識產權法學博士點,導師有管育鷹、李明德等老師。
2、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知識產權法學博士,導師有劉春田、郭禾、萬勇、李琛等。
3、北京大學,知識產權法學博士點,導師有易繼明、張平等。
4、上海交通大學法學院,知識產權法學博士點,導師有孔祥俊等。
5、同濟大學國際知識產權學院,為管理學博士點,導師有單曉光、朱雪忠、宋曉亭、劉曉海等。
6、華東政法大學知識產權學院,知識產權法學博士點,導師有王蓮峰、黃武雙等老師。
7、上海大學知識產權學院,知識產權管理學博士點,導師為許春明、王勉青等。
8、廈門大學知識產權研究院,知識產權法學博士點,導師有林秀琴等。
6. 知識產權法學博士
(是鄭思成和吳漢東)鄭成思,是第九屆、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法律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科學院知識產權中心主任,法學研究所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法學家。 另一個是吳漢東吧,我們的教材就是用他的,他是江西省東鄉縣人。1982年畢業于中南財經大學,獲法學學士學位;1986年畢業于中南政法學院,獲法學碩士學位;1995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